今年66岁的朱思浩,从事农业研究40余载,出生江苏徐州的他如今与金山的土地结下不解的缘分。
朱思浩潜心研究“南果北移”农业技术,让南方的水果生长在北方的土地上,改变了农产品“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境地;独创的“四系”生态自我循环农业模式,较高程度地解决了食品安全难题和农业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四系”生态自我循环农业模式
种植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化学农药、不使用化学激素,使用生态循环水肥药多液同供系统,采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3—5年不动土(不需要翻耕、除草和多次施入基肥)的模式,该模式节省人力和资金,既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又切准了各类植物永续生长的营养指标。产出的瓜果蔬菜口感上乘,而且基本上都可以直接生食。说起朱思浩与金山结缘,时间要拨回年,那时金山开展“家家富”工程,作为一线农业专家的朱思浩来到了钱圩,为一家企业做顾问,他为金山引进了冬枣、金丝瓜、水果番茄等瓜菜品种。虽然合作的时间不长,但是金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朱思浩需要全国各地跑,时间久了,他便想定下心来,找一处地方扎根,他到过许多城市,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他深知自己研究的是高端特色农产品,在二三线城市很难出彩,而上海是世界的窗口,只有背靠大山,才能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
年,朱思浩又回到了金山,来到了山阳,先后被高佬庄农家大院和山阳田园聘为顾问,助力高佬庄打造成“新、奇、特、优”种植基地,培育出了水果冬瓜、水果黑苦瓜、水果丝瓜、紫色山药等十多种“新、奇、特”果蔬。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网红“拇指西瓜”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热门产品,并被新华社、东方卫视等百余家媒体争相报道。顾问期结束后,朱思浩开始专心打理自己的基地,在山阳镇长兴村甸山组租了30亩地,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研究中。“农民科学家”的奇瓜异果们▲变色芒果▲西瓜番石榴▲特长超甜四季果桑▲澳洲手指橙(鱼子酱水果)▲“来自天堂的水果”——木鳖果深耕不止步朱思浩每到一处地方,都要认真查询当地的气象资料、地方志,以便掌握当地的气候变化、水土环境。农业科研道路艰阻且漫长,从实验室到基地无数次失败才能换来一次成功。育种要讲究科学规律,为了在最佳时期人工授粉,朱思浩夫妇俩经常凌晨4点起来,在大棚里授粉。
多年来,朱思浩培育出多个可生食的高产瓜菜品种,其中生砸无蔓金丝瓜是朱思浩历经十多年时间在年培育而成,该品种在年先后获得国内“后稷金像奖”和“国际金奖”殊荣;培育的小甜瓜最小直径只有3公分,在年获得英国世界纪录机构认证的世界上最小的甜瓜纪录证书。▲生砸无蔓金丝瓜▲获得世界纪录的小甜瓜朱思浩坚持不请外人,凡事亲力亲为,就连搭棚焊接都要亲自动手,忙的时候全家上阵。凭借着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朱思浩也获得了诸多殊荣,科技部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全国农化服务风范人物”、全国“农村合作组织杰出人物奖”、国际中医农业联盟“十佳开创者”、“金草帽”农技专家和“大国农匠”……
▲朱思浩的老伴儿上阵父子兵朱思浩有一个得力助手,就是他的儿子朱冠瑾,原本就是学农的朱冠瑾,励志与父亲一样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有一番作为。他将自己创业赚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四系”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希望基地走上“新台阶”。
“基地是不盈利的,我们把这打造成一个试验示范模板,供合作对象实地考察。”朱冠瑾说道。就在不久前,一个山东的考察团特地从市区打车来到“四系”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我们在山东有一个2万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山东冬天气温低,不适合种植热带水果,我们看中了‘四系’的‘南果北移’技术,想把南方的水果种到北方去。”考察团的负责人侯晓晨说。基地经常迎来各地的考察团,合作项目不仅在福建、山西、安徽、江苏等地落地,文莱、马来西亚的企业也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
如今,朱冠瑾替父亲“走南闯北”,全国各地谈合作,为公司谋发展。“我父亲是劳碌命,爱操心,我现在只学到我父亲的一半水平,他不放心放手让我一个人干,我还需要努力。”朱冠瑾说道。
目前,朱思浩父子已经申请了3个商标、2个发明专利、4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软著、1个论文版权。朱思浩父子有着更加远大的目标——参加进博会
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成果,
虽然过程不一定很顺利,
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实现了呢?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内容
记者
冯生丹
编辑
陈忆文
责编丨戚静伟
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