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种瓜类食物中毒,严重可致命

夏季是瓜类食物的丰收季节,各种美味的瓜类纷纷上市,让人垂涎欲滴。然而,享用这些美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食物中毒的风险。尽管瓜类食物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水分充足、热量低,但一旦误食有毒瓜类,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日,就有一则关于食用有毒瓜类的警醒事件。在杭州,一位网友分享了与家人因食用发苦葫芦而中毒的经历。他们晚餐时喝了一碗葫芦汤,感觉葫芦有些发苦,随后便出现了中毒症状。母亲食物中毒反应强烈,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而孩子因吃得较少,仅出现轻微的肚子疼。

此外,医院,也曾上演过令人揪心的一幕。一名年幼的孩子被家人紧急送往急诊科,孩子脸色苍白、嘴唇发紫,陷入休克状态,场面十分危急。经医生诊断,孩子也是因为误食了有毒瓜类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享受瓜类美食的同时,务必保持警惕,确保食物安全。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的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在孩子被紧急送往抢救的同时,孩子的奶奶也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她心跳微弱,血压持续下降,情况危急。最终,这对祖孙被同时推上了抢救台,接受紧急治疗。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奶奶当天中午烹制的葫芦炒平菇。实际上,每年这个时候,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都会有所发生。许多人在夏季酷热时,特别偏爱食用带有苦味的瓜果,以为它们能“清火”,却往往因此陷入险境。年,广东中山市监部门就曾针对葫芦瓜中毒事件发出过紧急警告,提醒消费者务必谨慎。除了葫芦瓜,瓠瓜、丝瓜、甜瓜等众多瓜类同样存在中毒风险。在广东,曾有张先生与其女儿因食用炒瓠瓜而中毒。原来,他们所吃的瓠瓜带有苦味,这种苦味源自其中含有的毒素。医院检查后确诊,他们的上吐下泻症状正是由食物中毒所引起。一家三口在享用丝瓜炖鸡汤时,因丝瓜带有苦味却未予丢弃,竟意外引发了险情,差点酿成命案。因误食苦味丝瓜,一家三口险些丧命,夫妻二人更是因此上吐下泻,连续输液三天方才得以康复。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竟然会导致中毒,这究竟是何原因?实际上,正常的葫芦瓜、瓠瓜和丝瓜等都是无毒的,且富含多种营养。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这些瓜果会变得苦涩,这往往是毒素积累的信号。

苦味的出现,是植物对病虫害等外界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类似于人类和动物在面临敌人时的应激反应。当植物受到细菌或病虫害侵袭时,会释放出包括葫芦素在内的毒素,以保护自身。瓠子、丝瓜和葫芦瓜等葫芦科植物所产生的这种毒素,正是我们所说的葫芦素。葫芦素,这种高毒性物质,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能够引发诸如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伤等多样化的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至今已发现的葫芦素种类超过20种,其中葫芦素C、D、E、I均已有致死案例报道。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苦瓠子中含有的葫芦素D,其毒性强大到甚至超过砒霜。砒霜对小鼠的经口半数致死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而葫芦素D仅需5毫克即可致死。因此,若葫芦科蔬菜变得苦涩难咽,务必弃之不吃,以免危及生命。同时,也要避免食用任何带有苦味的“甜瓜”,如香瓜、白兰瓜和哈密瓜等,它们同样可能因运输或储存中的损伤,或环境因素诱发而合成葫芦素。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甜瓜变苦,都应避免食用。

再来看苦杏仁,其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在水中会释放出氢氰酸,这是一种会导致细胞窒息、组织缺氧的毒素。过量生食苦杏仁可能引发中毒甚至致命。因此,建议将苦杏仁煮熟或炒熟后再食用。

此外,我们日常吃的坚果中,如瓜子,有时会吃到发苦的。这种苦味往往源于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其毒性是砒霜的数十倍,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因此,一旦吃到发苦的坚果,应立即吐掉并漱口。

还有三道夏季时令菜也需警惕,它们可能带有潜在风险。首先是豆角炒肉丝,尽管豆角种类繁多,但吃豆角中毒的事件却屡见不鲜。豆角中含有的皂苷、扁豆碱等毒素对热敏感度较低,烹饪时若未充分煮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死。因此,在享用豆角炒肉丝时,务必确保豆角已做熟。小鸡炖蘑菇夏秋季节是野生菌的丰收时节,不少人为了品尝这份新鲜,会选购野生菌来炖鸡。然而,野生菌并非可以随意食用。据云南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年5月至7月间,短短两个多月,该地就发生了起野生菌中毒事件,导致12人死亡。

以常见的毒蘑菇为例,其毒素甚至能抵御高温,食用后可能引发恶心、精神亢奋、幻觉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溶血、肝肾损伤。更重要的是,目前尚无针对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迅速、致死率较高。因此,建议大家避免食用野生菌。

海鲜刺身

在享用海鲜时,许多人偏爱生吃,如生蚝、三文鱼和海胆等。南方一些地区的朋友还钟爱鱼生、生鱼片和鱼生粥等。然而,这样的吃法存在感染肝吸虫的风险。

肝吸虫的中间宿主广泛,包括鲤鱼、草鱼、大头鱼和鳊鱼等68种鱼类。一旦肝吸虫进入人体,它将在体内长期存活并损害肝脏,可能引发胆囊炎、肝硬化和胆管癌等严重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yanzixun.com/afhhy/668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