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女性患者因晚上睡觉手臂发麻至木而无法安睡向我讨药。我随口给出“丝瓜络克(2元)分三日煎服”的便方。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患者居然整晚安睡至天明,期间试了一下手脚,完全没有麻胀感觉。比她之前用过的许多通经活血的成药和方药效果显著多了。想想看,这样的病,西医要折腾多久?
这是单方显效的又一个典型例子,所以今天整理一下丝瓜络的功效和大家分享,因为不仅简单而且便宜,适应范围广,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好药。建议收藏备用。
中药丝瓜络的功效
丝瓜始载于《本草纲目》,列入菜部、瓜菜类。李时珍说:“此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络之名”。“丝瓜老者,筋络贯串,房隔联属,故能通入脉络脏腑,而去见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又说:“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则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瓜蒌子,黑色而扁。”综上所述,古今药用品种基本一致。中药丝瓜络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本草纲目》∶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治诸血病。
2、《本草便读》: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毒诸症,故云解毒耳。
3、《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4、《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5、《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6、《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7、《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痰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下面推荐一些丝瓜络的药用配方,一起来看看。
丝瓜络的药用配方
1、治咳嗽多痰,胸胁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风湿性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4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3、治手臂痛:丝瓜络10克,秦艽6克,羌活3克,红花4.5克,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4、治中风后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0克,桑枝、黄芪各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
5、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克,无花果60克。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年)
6、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7、治急性乳腺炎,疮疖肿毒:丝瓜络、丹皮各9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炒枳壳12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8、治湿疹: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9、治痔漏,脱肛:丝瓜络,烧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10、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1、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15克,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12、治绣球风及女阴搔痒:丝瓜络30克,蒜瓣60克。煎水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疮疡外用本草》)
喜欢食疗的朋友可以加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