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桑叶、竹茹、丝瓜络,为王孟英治疗妊娠病常用。王氏认为三药“养血清热而息内风…且皆色青入肝,肝虚而胎系不牢者,胜于阿胶、四物多矣”。后读河南名医张磊先生治肝病医案,也常配伍应用,取名三青汤,大抵有清肝通络效~注意,文中的药和方子均要辨证论治再使用,切勿盲目照搬!这里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哈~
国医大师张磊:活用三青汤
张磊:河南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届国医大师。
他从医70年,医理纯熟,医术精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内科杂病的治疗。
文章来源:网络,侵删
在清代沈尧封撰《沈氏女科辑要》第二十七节养胎篇,王孟英按曰:“条芩但宜于血热之体。若血虚有火者,余以竹茹、桑叶、丝瓜络为君,随证辅以他药,极有效。盖三物皆养血清热而熄内风。物之坚,莫如竹皮。《礼》云:如竹箭之有筠是也。皮肉紧贴,亦莫如竹,故竹虽苁而皮肉不相离,实为诸血证之要药。观塞舟不漏可知矣。桑叶,蚕食之以成丝;丝瓜络筋膜联系,质韧子坚,具包罗维系之形。且皆色青入肝,肝虚而胎系不牢者,胜于四物、阿胶多矣。惜未有发明之者。”
国医大师张磊认为三青汤有通络清热、理脉之功,其治疗位置为腠理的“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空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藏府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其功在于使“理”归于常。
张磊对三青汤应用极为广泛,凡有“理”不顺者皆可用之。尤其在治疗肺系疾病痰热阻肺或肺络不通的肺纤维化、肝系疾病的肝内结毒气血瘀滞、久病入络、络脉不通等,均是非常好的佐药,能让其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另外三青汤也可以单独使用,久服可通络。张磊常说:“莫对三青汤小视,不起眼,若用之得当,效果较好。”
,
“三青”加味能保胎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侵删
作者:彭应涛 戴玲
医院
沈尧封《女科辑要·养胎》门,王孟英按:保胎“条(黄)芩宜于血热之体。若血虚有火者,余以竹茹、桑叶、丝瓜络为君,随证辅以他药,极有效。盖三物皆养血清热而息内风……且皆色青(故以“三青”名之)入肝,肝虚而胎系不牢者,胜于阿胶、四物多矣”。
该类药物皆平淡,为众多医者所重视。如桑叶,吴瑭谓其“善平肝风”;张山雷谓为“疏散风热之轻灵妙品”。傅青主治血崩之加减当归补血汤、清海丸,皆重用桑叶。《随息居饮食谱》谓丝瓜“清热解毒安胎”,老者“息风止血”。《重庆堂随笔》载竹茹“清五志之火,祛秽浊之邪,调血养营,可塞血窦,胎前产后,无所不宜”。张山雷称竹茹、丝瓜络“入血以助气血之运行……亦调肝脾气滞之良药”。综上所述,“三青”皆清热凉血、息风安胎之品,不仅用于保胎,亦可加味治疗阴亏水不涵木、风阳内炽、下扰血海之月经先期量多之证。
盖“肝气者妇人之本病”。《临证指南》亦首重肝气,谓“肝藏血,血以护胎。肝血失荣,胎无所荫。”本方之养血清热而息内风,正合其治。
胎妊之病,张锡纯“多责之冲脉”。唐容川谓“冲为血海属肝”,“治肝即是治冲”,该方正合其义。我们临床上,还加用“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暑之热”之鲜竹叶,与“禀初阳上升”之荷叶(用蒂),再加菟丝、白芍、归身、沙参、黄芩等。但当归身用量不应超过10g,且用白酒泡5分钟,去酒入煎,以减其“窜动”之性。如阴亏水不涵木,风阳内炽,下扰血室,见月经先期量多者,可仿孟英于“三青”方中,加沙参、鳖甲、首乌、栀炭、白薇、黄柏、藕等“滋养清潜”之品。由于诸药轻灵,养肝而不滋腻,清热而不伤正,故获效甚捷。
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