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筋络贯串丝瓜络,祛风活血通乳络

丝瓜(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丝瓜始载于《滇南本草》,因其“瓜老熟则瓤呈丝状”,故名“丝瓜”。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果肉、种子,洗净、晒干、切段入药。

前人经验

1

明·兰茂·《滇南本草》记载:“丝瓜,味甘,性凉。无毒。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丝瓜)一名天罗,一名蛮瓜。性味甘冷,通经凉血,解毒除风。肠滑者忌。老丝瓜:筋络贯串,力能通经活络,热痹宜之。酒炒用。”

丝瓜(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丝瓜络,甘,平。归肺、胃、肝经。主要功效有: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1

祛风通络:本品甘平,筋络贯串,可祛风通络,适于风湿痹阻之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病证。

2

活血下乳:本品甘平,入肝经血分,既可通络,又可活血,还可下乳,适于瘀血阻络之胸胁胀痛,以及乳汁壅滞之乳汁不通、乳痈肿痛等病证。

用法:5~12g,煎服。

丝瓜络(摄于贵州凯里)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丝瓜络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 及木质素等成分,有利尿消肿、祛痛风、抗炎、镇痛、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预防心肌缺血等作用。

丝瓜络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杨花,高昂,赵兵,贾旭,巩江,倪士峰.丝瓜络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39(34):-.

音频:棠梨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yanzixun.com/afhgx/243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