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民间有一句俗语说:“菜园有姜草,家有长寿老”;俗语中的“姜草”,是指生姜这种植物;而“长寿老”,是指长寿老人;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见到谁家菜园中种植一片或一垄生姜,那么,这户人家中必有一位健康长寿的老人”;虽然这句俗语说得比较主观,但足以显示生姜这种滋养食材,对人体康健水平的重要作用。
因为生姜性温,成分中富含姜辣素,适量常食有提振食欲,促进循环,发汗祛湿的作用与功效;吃姜可以打开毛孔,让体内多余的热排出来;同时,体内的寒气、病菌也可被一并带走;人们常食生姜,可少生疾患,身体康健水平有了保障,自然就能活的长久;民间谚语“家有生姜,小疾不慌;常食生姜蒜,疾患少一半;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等,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而菜园种姜的人家,家中大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能够深谐生姜的功效与常食生姜的好处;所以生活中,习惯在菜园中种植一片生姜,留待日常食用,也作防疾滋养之物。
由于常年种植生姜,很多人在种姜过程中,自然就会积累出丰富的生姜种植经验;比如一些老辈姜农,给大姜采取遮阳庇荫管理,给大姜营造出一片阴郁的生长环境;种出的大姜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很多人不明白,大姜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普通植物,为何它的优质高产,还需要采取一些遮阳庇荫管理措施呢?今天,我来给大家聊一聊,给大姜实施遮阳庇荫管理的作用与好处,以及优质高产的大姜,需要实施什么样的遮阳庇荫管理?
大姜的光照需求有哪些特点?
在开始聊这些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大姜的光照需求有哪些特点?这对我们掌握给大姜采取遮阳庇荫管理有哪些作用?以及实施什么样的遮阳庇荫措施非常有帮助;大姜是一种喜湿耐阴的植物,生育期内需要中等强度的光照,在生产上要求给大姜提供三分光照,七分阴郁条件,即可获取较为满意的大姜收成;大姜对强烈光照反应敏感,生长阶段的不同,对光照条件的要求程度也各不相同;比例在母姜发芽阶段,以及辈姜形成阶段,密闭黑暗环境更利于种姜高质量发芽和辈姜充分膨大。
有研究成果显示,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大姜对强烈光照耐受能力稍强,能够表现出喜光耐阴的生理特点;但是在土壤水分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大姜长势会明显变差,大姜叶片的光合利用率也会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强烈光照对大姜生长有抑制作用,具体表现出,大姜长势瘦弱,植株矮小,分枝较少,叶面积减少,产量品质不高的特点;不过,种植在适度阴郁条件下的大姜,或者在生长期给大姜采取相关恰当的遮阳庇荫管理,大姜产量可比未采取遮阳庇荫措施的高出一半左右。
虽然大姜喜欢阴郁环境,也具备较强的耐阴能力;但并不是说,大姜生长与生产不需要光照;也不是说,光照越弱越就越好;比如在大姜块茎膨大阶段,大姜叶片也需要通过光照提高光合利用率,转化出更多更丰富的光合物质,回馈给姜块,提高块姜干物质储量,提升块茎膨大程度,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如果大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连续阴雨,或者给大姜实施了过度的遮阳庇荫管理措施,大姜叶片得不到充足光照转化出丰富的营养物质,也会对大姜生长不利;比如光照不足的大姜,会表现出茎高叶瘦、叶薄稀疏、叶绿素含量少、植株不健壮、易徒长、产量品质低下的特点。
根据多年生姜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生姜栽培为其提供中等光照条件,可以获取较为满意的收成;如果当地生态环境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通过采取相关的遮阳庇荫措施得以实现;此外,不同的日照时长,对大姜茎叶生长质量与产量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的程度较轻,轻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也就是说,大姜的块茎形成与膨大,对日照长短要求并不严格;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或者是自然条件光照,都不会影响大姜块茎的形成;但总体来说,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大姜的块茎形成与膨大质量相对较高。
给大姜实施遮阳庇荫管理有哪些好处?
农谚说:“立夏种姜,夏至取娘”;凡是种过大姜的人都知道,由于大姜是一种性喜温暖气候的植物,它对发芽温度和生长温度都有一定要求,在生产上一般立夏前后播种,等到夏至前后再取出娘姜;大姜的生长习性,决定了大姜的苗期,只好安排在温度较高的炎热夏季;而夏季光线直射,光照强烈;如果不给大姜幼苗实施遮阳庇荫管理,大姜会表现出生长缓慢,叶片扭曲不展的弊端;而实施了遮阳庇荫管理的大姜,则可降低植株之间和地面光照强度,可以起到改善田间生长小气候的作用,对提升大姜出苗率和幼苗生长质量非常有帮助;而且实施遮阳庇荫管理的大姜,也非常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扩展,可促使大姜植株长得粗壮油绿,丰产潜力更具优势;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的好处。
一,给大姜幼苗实施遮阳庇荫管理,可以避免阳光直射抑制大姜的生理生长;大姜幼苗生长期,正处于夏初温高阶段;特别中午时间段,光照强烈,阳光直射,对于耐旱能力不高的大姜幼苗来说,高温强光会抑制大姜叶片的呼吸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大姜叶片在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受阻的情况下,就连维系正常生存都很困难,哪有精力开展旺盛的茎叶生理生长;所以,刚刚出苗不久的大姜幼苗,在高温强光照射下,常常表现出叶片曲卷耷拉、久而不长的特点。
不过,给大姜幼苗实施适度的遮阳庇荫管理,使大姜幼苗处于花荫散碎的光照条件下,可以有效改善姜田光照条件,可以避免强烈光照抑制大姜幼苗的生长作用,可为大姜幼苗安全生长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经过遮阳庇荫的大姜幼苗,即便在光照直射的环境中,不再出现叶片耷拉曲卷,芯叶不展的现象;故此,给大姜幼苗采取遮阳庇荫管理,可以保障其正常生理生长。
二,给大姜幼苗实施遮阳庇荫措施,可以起到改善姜田生长小气候环境的作用;为大姜幼苗采取遮阳庇荫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姜田畦面温度,可以降低光照对姜田土壤水分和茎叶水分的蒸腾速率和蒸腾量,可以协调姜田的地温、土壤含水分、空气湿度三者关系,可为大姜正常生长营造出适宜的生长小环境;通过实施遮阳庇荫管理的大姜,出苗率和出苗质量可以得以大大提升,幼苗根系也能得以良好发育,根系活力得以显著提升,植株长势健壮,叶片油绿,可为大姜优质高产打下良好的株型基础;而且,大姜幼苗期常常受到夏季干热风的影响;通过实施遮阳庇荫管理,可以降低干热风对大姜幼苗生长的影响程度,可以保障大姜幼苗正常生长。
三,给大姜幼苗采取遮阳庇荫管理,可以避免光照直射在叶片上形成日灼作用;在长期的大姜种植过程中,我们发现,未经遮挡的大姜芯叶片,往往强烈光照直射,会在叶片正面弓背处形成白色斑块,这是强烈光照直射形成的日灼斑;大姜芯叶一旦受到比较严重的日灼,芯叶很难再舒展开形成光合叶,而且还会阻碍下一芯叶的正常抽生与展开;长此以往,此后的芯叶因前一芯叶不能舒展而形成扭曲现象,姜农将这种不能正常舒展的芯叶扭曲现象习惯称为姜叶挽辫子;姜叶挽辫子,肯定会减少光合叶数量,也势必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光合利用率;而姜叶产生日灼斑,也会降低叶绿素含量,对大姜产量最终会形成较大影响。
四,给大姜幼苗实施遮阳庇荫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大姜的产量与品质;有实验成果显示,实施遮阳庇荫管理的大姜,分枝数量显著增多,叶片数量增加,叶面积增大,茎秆健壮粗实,茎秆高度高于未实施遮阳庇荫管理的大姜;大姜的分枝,是大姜块茎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姜分枝数量增多,意味着结姜数量增多;结姜数量增多,预示着产量会有大幅提升;而大姜叶片数量多,叶面积大,可以显著提升光合利用率;当叶片转化的营养物质增多,它所回馈给块茎的干物质增多;大姜块茎蓄储到的干物质增更多,也意味着大姜品质会显著提升;因此,给大姜幼苗实施遮阳庇荫管理,对大姜产量品质提升意义重大。
什么阶段给大姜开展遮阳庇荫管理?
一般情况下,给大姜幼苗实施遮阳庇荫管理,多在大姜幼苗出齐苗后开展;从时间上,可从五月下旬开始至八月底至九月初,作为开展大姜遮阳庇荫管理的具体实施时间;也可将自然温度高于25度开始,至自然温度低于25度结束,作为开展遮阳庇荫管理的实施时间;在给大姜实施遮阳庇荫管理措施后,需要及时撤除遮阳庇荫设施;因为自然温度低于25度,或者在八月底九月初,已经处于初秋阶段;此阶段秋高气爽,温度降低,气候转凉,光照斜射,光线不再强烈,正常光照不会对大姜叶片形成日灼作用,也不会对大姜正常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而且此阶段,大姜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其中,茎叶生长也比较旺盛,植株茎叶相互交织重叠,可以遮挡一部分光照;此外,大姜长至此阶段,也需要茎叶通过光照提高光合利用率,转化出更加丰富的干物质,为大姜产品提质增重;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及时撤除遮阳庇荫设施,姜田光照不足,反而不利于大姜旺盛生长和提质增产;故此,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去除遮阳庇荫设施,以免光照不足对大姜产量品质提升形成不利影响。
怎样为大姜开展遮阳庇荫管理?
插姜草;给大姜幼苗扦插姜草,是大姜遮阳庇荫管理的传统措施;在现代遮阳庇荫材料未出现之前,以前种姜主要靠扦插姜草为其遮阳庇荫;所谓插姜草,是指在大姜播种后,土壤比较松软时,使用谷草在东西垄向的南侧,或者南北垄向的西侧,将三至四根谷草为一束,高度约为70厘米至80厘米,按照10至15厘米的束距,相互交织斜插在土壤中,并编制成一定规则的花篱;利用花篱能够散发花荫的特点,为大姜遮阳庇荫;如果当地没有谷草,可以使用高杆植物秸秆、或者使用带有叶片的树枝替代谷草,也能起到与扦插谷草类似的遮阴效果;等到天气凉爽、光照减弱后,需要及时撤除扦插的谷草。
间作高杆作物;将大姜与高杆作物间作,也是姜农为大姜遮阳庇荫习惯采用的传统措施之一;因为高杆作物的枝叶,可以产生散碎的花荫,正好可以为大姜幼苗生长提供阴郁的生长环境;比如姜芋间作,即芋头垄间间作大姜;高大的芋头枝叶可以遮盖大姜大部分光照,可以起到遮阳庇荫与降温的作用与效果。
比如有些地方采用姜瓜间作的方式,利用爬蔓瓜叶为大姜提供散碎花荫;常见的有大姜与丝瓜或苦瓜间作,或与豇豆冬瓜间作;苦瓜和丝瓜是爬蔓植物,优质高产的丝瓜或苦瓜需要搭架生产,大姜就种植在丝瓜或苦瓜架下面,瓜与姜各自生长,各得其所;当然,大姜还可与辣椒、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杆作物间作,利用这些高杆作物的枝叶为其遮阳庇荫;在北方部分大姜产区,还常见大姜与小麦套作;比如在立夏前后,在小麦垄间套种大姜;等到芒种前后,小麦进入收获期,只采收小麦的麦穗,小麦的秸秆全部留在田间为大姜幼苗遮阳庇荫。
搭制遮阳网;随着农业种植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在部分大姜产区,能经常见到部分姜农,利用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为大姜幼苗遮阳庇荫;首先在大姜播种前,根据姜田面积,规划出遮阳面积;然后在姜田四周埋下木桩或水泥桩,再将几块遮阳网拼接缝制成一块整体遮阳网;等到大姜出齐苗后,将遮阳网拴在姜田四周提前埋下的木桩或水泥桩上部,遮阳网高度约在1.5米至2米左右,中间可以根据遮阳网的低垂程度,采用多个竹竿或木棍作为支撑;遮阳网的四周边幅可以使用绳索固定在木蕨上面;采用遮阳网为大姜幼苗遮阳庇荫,方法简单,实操省事,经济实惠,效果与作用显著;而且,不影响在遮阳网下开展中耕除草、浇水施肥施药、培土等田间管理;所以,在姜田搭制遮阳网,已经成为大姜遮阳庇荫的常见方式。
搭制姜棚;在部分大姜产区,也能见到部分姜农,采用搭制姜棚的方式,为大姜幼苗遮阳庇荫;搭制姜棚,一般以拱棚的方式搭建,拱棚高度2米至2.5米左右;拱棚以竹竿或铁架作为框架材质,棚顶覆盖茅草或植物秸秆,并用绳索固定;搭制姜棚,需要投入较多的物力财力,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工时,相对于采用遮阳网为大姜遮阳庇荫,搭制姜棚的方式逐渐被姜农弃用;此外,姜沟覆盖3至5厘米厚度的麦秸或其它植物秸秆,以及姜沟两侧垄上覆盖双层黑色膜,也能起到类似的遮阳庇荫作用与效果;但这些遮阳庇荫方式对姜田培土管理会形成一定影响,且这些遮阳庇荫措施并不是常用方式,故在此不再作详细介绍。
概述
大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也是很多农民喜欢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但在大姜种植过程中,我们经常能见到有经验的姜农,为大姜幼苗采取遮阳庇荫管理措施;很多人不明其意,大姜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普通作物,它的优质高产,为何需要为其遮阳庇荫?其实,大姜是一种半耐阴作物,它不耐强烈光照,在阴郁环境下,反而更能旺盛生长并获取较为满意的产量;故此在生产上,采取适度的遮阳庇荫措施,为大姜营造出光照适中的生长环境,可利于大姜优质高产;一般情况下,从大姜出齐苗后,就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搭建遮阳网、搭制姜棚、扦插姜草、或者与高杆作物间作的方式,为大姜幼苗遮阳庇荫;等到入秋后,或者等到光照不再强烈的时间段,及时撤除遮阳物,利于大姜蓄储干物质和提质增重。
#图文妙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