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可能还记得,有一年山东高考的作文题目与“丝瓜藤和肉豆须”有关。这个题目,当时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丝瓜或许还熟悉一些,但肉豆是什么东西,大多数人恐怕都讲不清楚。
根据后来的解释,肉豆是芸豆、菜豆、扁豆等一系列豆荚类蔬菜的统称。其实,如果题目直接说,“丝瓜藤与芸豆须”,相信大家的理解就会更清楚一些,尤其是对烟台的学生们来说。因为,芸豆这种蔬菜,备受烟台人青睐,其在胶东的地域文化当中,也有着颇为特殊的含义。
烟台人到底有多喜欢芸豆?空说无凭,有一份历史数据体现得很直观。根据《烟台农业志》的记载,在年时,原烟台市内(现在的芝罘区)芸豆的上市量为万公斤,高居蔬菜榜第二位。
万公斤是什么概念?在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当中,芝罘区的人口规模为83万,退回到年,当时城区规模较小,人口相对也不多,就以50万估计,再加上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餐饮酒店的数量也相对有限,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人头平均,每人一年可以至少吃掉10公斤的芸豆,考虑到芸豆不是一种太压秤的蔬菜(单个重量相对较轻),烟台人吃芸豆的水平可想而知。
当年第一名的蔬菜是谁?资料的记载不太清楚,推测应该是大白菜。而大葱和西红柿这两种比较常见的蔬菜,在当时的“年上市量”大概都在多万公斤,远不及芸豆。现在的上市量虽然暂时没有查到数据,但芸豆在烟台市场上的表现,应该也不会差。
芸豆在烟台的消费量为何这么大?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芸豆炒菜虽然也很好吃(比如芸豆丝炒肉、干煸芸豆等),但烟台人吃芸豆,主要是通过面卤的方式消耗的。
在北方,面条是常见的主食,逢年过节自家要吃,来了客人也要上面条,所谓“上车饺子下车面”。而具体到胶东半岛,人们在吃面的时候,喜欢搭配的面卤就是芸豆卤。
做芸豆卤,是很多胶东家庭主妇们的拿手厨艺,制作的时候,切好的芸豆和肉丁、木耳、鸡蛋一起炒,再加上点蛤喇肉和汤,做出来的面卤那是相当的鲜美。
一碗面卤的量,虽然比不上一盘菜,但架不住面卤好吃且吃的频繁,尤其是在重大的宴会场合,烟台这边的常规主食就是芸豆面,因此日积月累,芸豆的消费量就高了起来。
在过去,由于种植条件的限制,冬季是烟台吃芸豆的一个淡季,这时面条也一般用白菜卤代替。不过,现在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冬季吃芸豆面也已经很平常了。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或许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烟台人这么喜欢吃芸豆,这种习惯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对于这一点,似乎还没有人给出权威解释,《烟台农业志》的记载是,福山、原烟台市一带早于年即有栽培。年是明洪武十三年,此时有芸豆栽培的记录,或许说明烟台人吃芸豆的习惯与明初移民有些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