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杨昱通讯员刘勤
“把豆角和莴笋种一块,是不是可以有效防虫?这是我们的试验田,大家都在等这个结果。”5月7日,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新路小学楼顶蔬菜基地,小学生们细心地观察着地里蔬菜的成长情况。
日前,教育部出台新规,今年9月起,将劳动课定为学校必修课。早在年,新路小学已经开始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陶艺、织布、烘焙、垃圾分类、种菜、做饭煲汤......在传授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生活。
随处可见菜地果园,仿佛置身田园
初入新路小学,三湘都市报记者仿佛置身于田园间,道路两边繁花似锦。成片的樱花、千层红、李树、桃树,精心打造的盆景园,还有石亭、小桥、假山和流水,穿梭其中,惬意非常。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收获种植的喜悦。通讯员供图)
学校的蔬菜基地、葡萄园和四季果园,都设在教学楼的楼顶,考虑到孩子们安全,顶层围墙进行了加高加固,每一次劳动课也限制人数。在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学生将分类出来的湿垃圾放在化粪池中堆肥,用以培育有机蔬菜。一块块菜地都由不同的班级负责,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类也各不相同,有白菜、豆角、辣椒、萝卜等,靠边搭设的架子上还种着丝瓜、黄瓜。
“这块地用的是农家肥,这一块是有机肥,我们要自己亲手试一试,哪个长出来更好。”正在上课的学生告诉记者,劳动课上类似的试验还有很多,“我们还将豆角和莴笋套种在一起,让两种植物在共生环境下,抵御害虫的侵蚀。”
(5月7日,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新路小学,学生们正在水果种植基地中写生。全媒体记者杨昱摄)
记者来到四季果园种植基地,这里种了30多种水果苗木,有梨、李子、沙塘桔、胡柚等,还种有牡丹、芍药、金茶花等花木。枇杷树上已结出了果实,只待时日便能成熟。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时有学生来到果园里写生,学生们坐在田梗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素描。
在新路小学,除了种植外,劳动课非常丰富,有陶艺、织布、剪纸等手工制作课程,有垃圾分类、炒菜煲汤、烘焙等生活课程。陶艺室展示柜上摆放了学生们的成品,五颜六色的,形态各异。“叔叔,这是我捏的陶艺,里面有房子,有四季都不会化的雪人,好看不?”见到记者,贺钰晗主动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旁边的同学也争相展示起自己的剪纸作品。
(5月7日,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新路小学,学生们正在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全媒体记者杨昱摄)
家长:劳动课让孩子成长懂事很多
劳动课这么受学生欢迎,会不会因此影响孩子的学习?
针对不少家长的担忧,新路小学校长戴灿军给出了答案。自从创建劳动实践活动基地以来,2年多时间,孩子们非但没有因此影响学习,学习热情反而更高。课程安排上,学校除了确保每周一节劳动课之外,还将劳动课与科学课相结合。学生们劳动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主动查资料、与同学探讨或求助老师。
此外,学校还会给孩子布置劳动课作业,回到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叠衣服、切菜做饭等。7日中午,在该校三年级学生刘伊伊家,在妈妈王女士的指导下,刘伊伊独自完成了番茄蛋汤、辣椒炒肉等家常菜的烹饪。
“学校会把种植的菜让女儿带回来,做给我们吃,或是送到敬老院。我们觉得这非常有意义,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王女士欣喜地表示,女儿除了学会基本生活技能,也在劳动中懂得了父母的辛苦,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有时候女儿会在家里种点植物,细心观察植物成长,抓住每一个变化的细节,“让我意外的是,写作成绩也提高了。通过自己观察获得的经验,远比从电视网络上来得更有印象。”
三年级学生江乐昕的妈妈刘女士,也对学校的劳动教育表示肯定,“女儿以前在家做点事都要我们喊,现在自己主动找事做,还说劳动很有成就感。”刘女士曾参与过学校的种植活动,看着女儿在田地里认真耕种的画面,觉得女儿确实在劳动中找到了快乐。
“学校定期还会把种植的水果、蔬菜拿来义卖,有效锻炼了她的交际能力,还懂得了不要浪费的道理。”刘女士说,女儿在义卖过程中,发现很多好看的果蔬会被人优先挑走,不好看的则会被剩下,“后来家里买的水果,再没出现浪费的情况了。”
学校:编写适合小学生的劳动课读本
“从年起,我们就在探索劳动实践课程,现在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小学校长戴灿军介绍,“”体系包括4大版块(家务劳动、劳动技能、基地劳动、特色劳动)、4大基地(蔬菜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四季果园种植基地、盆景园基地)、3个结合(与学科教学融合、与德育融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以家务劳动为例,我们会要求孩子在家里会做饭,整理好衣物,并请家长点评。在学校里,我们会教他们如何把劳动做得更好,如擦玻璃、叠衣服的方法,并在4个基地中参与劳动实践。对于一些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会鼓励他们义卖蔬菜、水果,自己动手设计广告宣传语,并将换回的钱支援需要帮助的人。”戴灿军说,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是德育教育,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戴灿军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实践活动中,曾有学生把课本《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做成陶艺,还有学生提出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浇水,“这都是孩子们在劳动中反复思考所提出的观点。”
目前,学校已经申请立项省级课题《新时代城区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策略与路径研究》,并在研发低中高年级的劳动课读本,根据孩子的年龄,对扫地、做饭、基地实践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未来,还将融入高科技元素,让孩子们懂得学好科技,能助力劳动价值成几何式增长。
[责编:许利文]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