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龙正忠
今天,一个人出去,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偏僻的地方,没有人干扰,也不干扰别人,独处,是一个人终究要过的日子——每个人都一样,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
昨天写到苦瓜,又想品尝苦瓜焖小鱼了。出门时买了点小干鱼、两个小苦瓜,可以解决两餐的菜。
作为学校“家庭式研学旅行模式”的“首席专家”,工具简洁而齐全、价廉而好用,大风中,很快就把苦瓜焖小鱼弄好了。
确实好吃,只是没有炒出小时候的味道。也许,是味觉变了,也许,是回不到从前了。
十多二十年前,怎么也弄不明白:苦瓜焖小鱼这么好吃,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
丝瓜是老少幼皆能接受的蔬菜,比苦瓜强多了。
今天就来说说丝瓜。
丝瓜原产于哪个地方,我们小时候是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反正我们小时候就有了。与苦瓜相比,丝瓜是后来者,且种植丝瓜的人家比种植苦瓜的少。也就是说,苦瓜比丝瓜更为小时候我们乡下人家所喜欢。
丝瓜与苦瓜、南瓜、冬瓜一样,是一劳永逸的事。就是说,你只要把丝瓜种下了,基本不花什么工夫去管理,一直可以吃到最后一个瓜,期间几乎没什么事做——除了吃瓜。
我们小时候,丝瓜不作为主菜,与苦瓜一样,不能长期存放,乡下人家需要能长期存放的食物。
丝瓜不占地,一般在屋前屋后找个向阳、肥沃的地方,半个平方米也可以。深挖,施足够的杂肥,把杂肥与土的混合物堆成堆,稍高于地面,防止积水。春天来了,开始种苞谷的时候,就可以种丝瓜了。
一个土堆上播下两三颗丝瓜种子,用带刺的树枝盖上,防止小动物破坏。半个月左右,丝瓜苗长出来了,其模样比苦瓜中看多了,叶子的边缘平整、中间光滑。
丝瓜长出10公分左右,用稻草搓稍粗的绳子,不要太整齐,露出稻草的接头更好,一般10来米一根,一头牵在丝瓜苗边上,一头牵在树上或墙上。丝瓜善于攀爬,藤上长出很多的“手”,这些“手”紧紧地抓住稻草绳子,“支持”丝瓜藤不断“前行”。
丝瓜藤长出约两三米时,就会开花。丝瓜的花比苦瓜漂亮,颜色艳丽。与苦瓜花一样,丝瓜的花也开得非常夸张,花挨着花、“手”牵着“手”。有的花结丝瓜,有的花不结丝瓜。
当藤上结丝瓜时,就要做好“吃瓜”的准备了。因为一个瓜出来了,其它的瓜就会争先恐后地出来。
好在丝瓜比苦瓜经得住“岁月”考验,比苦瓜老得慢。
每家每户的丝瓜进入盛产期时,那一串串的瓜挂在长长的藤上,给乡下人家增添了一道道景。可惜我们小时候吃了早餐不知道晚餐怎么解决,贫穷限制了我们的审美力,竟让我们成年后,特别是近年来才发现丝瓜的美。
因为播下种子时,肥料施得足,又是农家肥,丝瓜个子长得大而长,又好吃,不需要再施肥,只要保护好丝瓜的根部就行了,直到几个月后的仲秋时节,最后一批丝瓜长出时,个子依然不小。所以,有人把丝瓜称作“懒汉瓜”——易管理、“憨瓜”——结得多。
小时候,丝瓜的吃法只有一种:清炒丝瓜。把个子长得差不多的丝瓜摘下来,轻轻刮去外皮,清洗、切片,再弄些青辣椒切成小段,与丝瓜一并下锅,放少许水,防止粘锅。当炒到锅里的水开时,再炒两三分钟就可以装盘了。这样炒出来的丝瓜柔嫩细滑,不苦,有轻微的甜味。
长大后,特别是大家的经济条件好了,我们乡下在丝瓜的吃法上又多了一种:丝瓜汤。
现在想起来,为什么当年乡下没有丝瓜汤,应该是家家户户都忙,很少有人喝汤,因为等不起!
我们小时候的丝瓜品种与现在市场上的不同,我们小时候的丝瓜皮薄、肉也薄,没有现在市场上的丝瓜厚实、肉多。我们称市场上的丝瓜为“良种”丝瓜,称我们乡下世世代代种的丝瓜为“本地”丝瓜。在我们的眼里,“良种”丝瓜没有“本地”丝瓜好吃。后来,通过“频繁”比较,“良种”丝瓜比“本地”丝瓜好吃,至少肉厚得多。
丝瓜不仅是一道良菜,也是一种中药——利水消炎。吃丝瓜,就是一种食疗——无病防病、有病治病。丝瓜的种子药用更为广泛,特别是黑色种子的丝瓜,我们家每年都要收集备用。
丝瓜全身是宝,老化的丝瓜留在藤上,等外壳干枯后再收回来,打掉外皮,丝瓜络是非常好的清洁物。用丝瓜络洗碗、洗锅,哪怕有比较重的油水,也能洗干净而不需要用洗涤剂。我们家里每年都有大量的丝瓜络,因为我们家里每年都要收集大量的丝瓜种子。
今天出门时,也买了两个丝瓜,明天早上,清炒丝瓜。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