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安徽经济生活频道,今晚18:20直播的《 时间》有详细报道!
说到丝瓜,咱们都再熟悉不过了,一般的长度大概在 十厘米,平常炒个菜、打个汤,美味又清爽。而在安徽省池州市的石台县仁里镇,地里的丝瓜大片大片的收获了,不过那儿的农民们种植丝瓜却不是为了食用,那到底是用来做什么呢?
丝瓜种植基地
现在就是在村民曹师傅的丝瓜种植地里,虽然曹师傅是 年种植丝瓜的,但是这个收成是非常的喜人,丝瓜看起来又长又沉,长起来最多有一米多长,有 十斤重。表面上看起来是绿油油的,但是按起来却非常的坚硬。
曹师傅今年种植了三亩丝瓜,八月份开始丝瓜陆续挂果成熟,已经收了两茬。每亩的产值大概是两三百斤。
不过,这丝瓜光是成熟了,但还没到采摘的时候,要等到当瓜体由软变硬,瓜柄转黄,用手捏可听到轻微爆裂的声音就可以摘了。
这种丝瓜就跟种葡萄似的,都得搭架子,这样丝瓜结了果之后就可以从上面垂下来,不容易弯曲,而且这个搭架子还有些讲究。
新鲜的丝瓜垂挂在藤蔓上,一亩地能达到一万多斤的重量,所以这架子就需要格外的牢固。
在丝瓜基地的旁边,通常都会有这样的水泥池子,池子里面全都是被压住的的丝瓜,这些丝瓜被浸泡4到5天的时间之后,瓜皮就会自然腐烂,剩下的就是丝瓜瓤了。
村民们种植丝瓜,看来并不是为了食用,而他们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因为丝瓜都被镇里的一家厂给包了。
石台县惠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小慧告诉记者,现在他们都是以保护价的形式,跟农户签收购合同。所以,村民们种了之后就不愁卖不掉,只要种下地,就可以拿到钱。
丝瓜络串起的脱贫致富之路
说话的这位是汪小慧,是土生土长的石台人,初中毕业后,她到江苏南通打工,在工厂里做质检员,一干就是8年,不过,年,汪小慧决定放弃这样一份在很多人眼里可以轻松挣钱的工作,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在年,汪小慧通过考察,决定回到家乡,开始种植丝瓜络。
汪小慧告诉记者,在十多年前的时候,这边的农村只能去种植水稻和棉花,亩产只能最多达到块钱的收入。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个创业机会,同时也给那些农户带来了机会。所以我决定回到家乡。
在年,省内种植丝瓜络的基地少之又少,汪小慧成立了惠城生物科技公司,进而又和农户建立了石台县阿慧丝瓜专业合作社,一步步有序的扩大生产规模。从最初的种植到生产,到慢慢推广农户的种植,一直到现在的多亩。
石台县仁里镇同心村党支部书记储国庆告诉记者,村里一共有亩,丝瓜基地布置在周边,大大的利用了一些闲置的土地。
丝瓜种植基地由小河镇来田村向周边辐射,带动74户农户种植,其中33户是贫困户。年生产丝瓜有70吨,平均每户增收元。
储国庆告诉记者,他们会给农户提供种子、提供技术,并且深入田间的去教农户怎么去种植,让自己的亩产可以达到 的效益,种出优质的丝瓜。
在汪小慧的公司,晾晒去皮的丝瓜收来之后,还需要经过再加工。要把丝瓜刨开,把里面的心拿出来,之后把丝瓜放在度水里面蒸煮,然后放双氧水,起到一个漂白、杀菌的作用,然后把它煮到一定的时间,再拿出来,用清水去清洗,再放到棚中自然的阴干。
这些在大棚里晾晒的都是经过漂白和杀菌之后的丝瓜,这个大棚里可以同时晾晒五千多根的丝瓜,丝瓜已经晾晒的接近干燥了,这个丝瓜芯也给去除了,同时这个丝瓜芯也大有用处。
汪小慧告诉记者,把本来遗弃的丝瓜芯用来做丝瓜络的枕头,把它作为一个填充物。因为丝瓜具有很好的散湿、吸湿的作用。丝瓜芯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药用。丝瓜晾干后,还需要经过碾压,接着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式生产。
女工汪珍家里有五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在厂里,她负责用缝纫机给丝瓜络制成的浴擦进行包边。
女工汪珍告诉记者,每天可以做一千六七百个,五分钱一个,大概每月能做到多块钱。
像汪珍这样的贫困户,厂里还有三十多户,他们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经过加工后,丝瓜络的产品五花八门,除了受到欧美日等国家消费者的喜爱,现在网上的销路也是越来越好。
汪小慧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可能做的是一些粗糙的洗浴用品,但是现在通过一些科技研发,已经开始做丝瓜络的枕头、床垫、用丝瓜的种子提取精油。
现如今,小小的丝瓜络,串联起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径,也是石台县产业扶贫的缩影。带动了农户和贫困户一起来脱贫致富。
安徽经视记者陈国姜大为通讯员舒春龙报道
编辑:陶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