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作为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随着流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丝瓜的周年需求量也逐渐增大。
针对四川及长江流域尤其是成都及周边区域对皱皮丝瓜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出了蓉杂丝瓜3号,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皱皮,近3年已在四川成都、南充、泸州等地累计示范推广逾亩。
品种特性
1丰产性~年进行区域试验,蓉杂丝瓜3号的平均每亩前期产量(指采收前20d内的产量)为.1千克,比对照早冠增产18.6%,平均每亩总产量.3千克,比对照增产15.6%,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年先后在龙泉、双流、崇州、新津等地进行了蓉杂丝瓜3号大区生产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结果显示,蓉杂丝瓜3号平均每亩产量为.8千克,比当地同类对照品种增产18.5%~24.4%。
2抗性区域试验中调查了不同生态点的蓉杂丝瓜3号生育期,结果显示,蓉杂丝瓜3号均比对照早冠表现早熟,从播种到商品瓜始收平均需要84.3天,比对照提前2.1天。
3品质通过区域试验各试验点田间观察,蓉杂丝瓜3号的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21.4%、3.9%,均低于对照早冠;综合来看,蓉杂丝瓜3号比对照抗病性更强。
蓉杂丝瓜3号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第1雌花节位为第6~11节,以后节节产生雌花,主蔓始瓜节位为第6~12节,连续坐果能力强,商品瓜圆柱形,皱皮,嫩绿,果实纵径25~32厘米,横径4.2~5.4厘米,单果质量~克,肉质细嫩,口感好。在四川,春播从播种到始收84天左右,一般每亩早期产量~千克,每亩总产量~千克。适宜在四川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特别适合喜好皱皮丝瓜的地区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四川地区早春设施栽培1月至2月中旬播种,采取小拱棚加大棚育苗;春季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采取小拱棚育苗。
施足基肥,每亩施入有机粪肥~千克、过 钙50千克、复合肥(N-P-K为15-15-15)50千克和 钾30千克。
根据当地气候、栽培条件和栽培习惯,合理密植。早熟栽培每亩栽~株,春季和夏秋露地栽培每亩栽~株。夏秋棚架栽培每亩定植~株。四川盆地内可适当降低密度,攀西地区可适当增大密度。
及时理蔓上架、整枝,搭“人”字架或棚架。藤蔓生长盛期、盛花果期及时追肥,及时摘除老黄叶及过多的雄花、侧枝和畸形瓜、僵化瓜等。同时注意防治蚜虫、病毒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病虫害。及时采收,一般开花后7~10天可以采收,盛果期每2天采收1次。
注:本文摘自《中国蔬菜》年第3期“皱皮丝瓜新品种蓉杂丝瓜3号的选育”;作者:柴丹、帅正彬、郭江洪、杨斌、陈征昊。
转载请注明
欢迎访问“中国蔬菜学术网”